湖南文理学院学科建设工作规划

时间:2009-12-24  来源:   作者:
湖南文理学院学科建设工作规划
 
    为进一步做好湖南文理学院学科建设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在省教育厅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我校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和校级重点学科,早日实现我校硕士学位点的突破,依据国家学位办新近有关文件精神和《湖南省高等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特制订本规划。
一、我校学科建设现状和发展
    我校学科建设起始于学校升本之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其学科建设现状和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9年—2005年,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促进阶段。
    1999年学校升本后,学校注重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全面加强本科教学的软硬件建设、规范本科教学管理,于2005年底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获得良好结论。本阶段学科建设因专业建设的发展而得到提升和拓展,促使学科建设不断发展和加强。
第二阶段:2006年—2009年,突出重点,分层次加强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阶段。
    学校2005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后,作为一个多科性本科教学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本阶段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学科体系构架、学科方向凝炼、学科队伍培育、学科基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特别在“十一五”的开局年,学校成功申报并获得批准“文艺学”、“光学”、“动物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四个学科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学校以此为契机,成立专门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确立学科建设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地位。按照国家学位办新要求,下一步申硕工作能否突破,当务之急就是学校首先要争取成为湖南省硕士学位点立项建设单位。
第三阶段:2010年—2015年,夯实学科基础,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确保2015年前成功申硕。
    实现申硕目标不仅是我校提高办学层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加速实现教育强市的有效措施。湖南文理学院在常德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确保2015年成功申硕,联手打造本地区唯一的一所大学,将其作为常德市“十一五”教育强市的重要目标进行推进。
根据本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结合我校学科建设现状和优势,至2009年初步确立我校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支撑学科,全面加强建设,使其在学科队伍的博士数量、国家项目和成果以及人才培养质量上创优势;至2010年,根据实际确立我校第一批申硕学科,集中全校人力、财力和物力,有针对性地加强建设,使申硕学科出特色、上水平,力争在2015年前达到我校成功申硕的预期目标。
二、学科建设指导思想与工作进程
    我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面向应用,重视基础,扬优扶重”的原则,继续调整学科布局,整合优化学科体系,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打造办学特色、形成竞争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早日成功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我校学科建设必须以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学科条件建设为支撑,以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成果为载体,以健全运行管理机制为保障,夯实三个基础:人才基础、研究基础、学科基地基础,打造学科建设优势与品牌。
    面向应用,主要是要充分考虑学科的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学科建设对本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打造学科特色,培育和形成学科核心竞争能力。重视基础,全面加强学科建设,要逐步形成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相互交融的大科学理念,促进跨学科研究。扬优扶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优势与有潜力的学科,带动形成相互支撑的强势特色学科群,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与学科建设水平。
    学科建设总体目标:
    优化学科布局,夯实学科基础,构建并完善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体系;立足创新与服务,加强内涵建设,强化优势、打造品牌,力争建成2-3个同类院校一流水平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3-5个省社科研究基地,在此基础上,形成3-5个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势特色学科群,带动全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整体提升,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与智力支持,力争在2015年前学校成功报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具体分步目标:
    2008年:明确校级以上重点学科建设范围,将主体学科按照一级学科进行规划与建设,建立和完善绩效优先的重点建设机制和学科资源共享机制。
    2009年—2010年:加强和完善有利于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学科群建设,力争建成4-6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带动一批相关优势、特色学科的生长和发展,力争进入湖南省新增硕士学位点立项建设范畴。
    2010年—2015年:建成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2-3个左右的一级学科群,力争成功申报硕士授予单位,3-6个二级学科达到硕士学位点授权条件。
三、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我校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思路,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做好2008-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中关于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新要求(见附件一),未来几年,我校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重视学科基础,整合优化学科体系
    我校学科建设必须围绕本地区和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院级重点学科和具有发展潜力的校级一般学科为基本框架,推行“4+1”重点学科建设模式(见附件二)。
所谓“4+1”重点学科建设模式,“4”即我校4个省级重点二级建设学科所属的一级学科,包括文艺学(隶属于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光学(隶属于一级学科物理学)、机械设计及理论(隶属于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和动物学(隶属于一级学科生物学)。“1”是在其他校级重点学科和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基础上涌现出来的优势学科,必须从全省范围充分考虑学科的布置,因此其建设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校级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和基础,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重视学科基础、整合优化学科建设体系,就是要围绕“4+1”重点学科建设模式,同时在这现有5个二级学科的基础上再扩展1-2个二级学科建设范围,最终以2-3个相应的二级学科支撑其所属的一级学科,因此,各学科所属单位必须严谨、科学、认真、负责地做好一级学科和相应二级学科的优化、整合以及学科建设规划,并针对学科建设的要求和实际工作做好分年度的实施方案,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
    2008-2015年,我们将围绕学科建设规划重点建设4-5个一级学科,对于不能纳入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建设范畴的其他校级重点学科或重点建设学科,学校在对学科建设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基础上,优中选优,重点资助建设1~2个二级学科,因此,2008-2015年,我们将重点建设15-18个二级学科。根据国务院关于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新要求,根据我校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效,选择2-3个成熟一级学科作为授权学科,再选择1-2个一级学科作为支撑学科最终申报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二)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学科建设的关键在队伍和人才建设,它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而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在该学科队伍中要占有较高比例。根据我校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管理办法以及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围绕重点建设一级学科近年内在全校遴选培养和对外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10名左右;遴选培养和引进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和60名左右的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
    在2008-2010年间,每个重点建设的一级学科要重点引进与培养1-2个省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引进与培养8个左右的省内外知名教授、6个以上博士,特别是对于教授、博士数量太少的重点建设学科要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
(三)提高科研水平,培育和形成核心竞争力
    高水平、高层次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是学科建设工作的核心竞争点。我校各校级以上重点学科要集中优势狠抓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要把项目和成果的多少纳入对学科带头人考核的最重要的依据。学校要建设好现有的、并积极申报新的省级研究基地,实现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突破,加强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科研项目的培植工作,增强申报高级别项目的竞争力。每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每年要力争主持1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一定数量的省级项目,全校要力争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达10项以上的突破,年进账科研经费达到300万元以上;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总计不低于20项,取得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和授权专利不低于60项;力争到2012年,重点建成2~3个高水平的实验室,使其接近或达到省级重点实验室水平。
(四)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十五期间,我校在省委省政府、常德市委市政府和湖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下一步,我校作为常德市唯一一所本科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责无旁贷,我校学科建设应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常德市的“省级轻型加工制造业基地”、“中部地区非金属矿产品的加工基地”、“国家绿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张家界大旅游圈的休闲、度假和会展中心”(简称“三基地”、“一中心”)的战略目标服务,以服务来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以地方政府支持来促进学校发展。学科建设是长期投入与积淀的过程,我校每年投入将不少于500万元经费支持学科建设,常德市人民政府已作出决定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我校学科建设(包括实验室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我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确保2015年前实现我校申硕战略目标,提升本地区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
四、工作措施与监督考核
(一)把握形势,加强领导,确保各项学科建设倾斜政策全部到位。
    学科建设水平是学校发展转型期的标志性工作。学科建设与申硕工作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由校长亲自主持,分管校领导负责,下设专门的办公室,必要时成立学科建设处。当前,学科建设与申硕办公室要尽快对我省已有的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进行分析,准确掌握目前省内高校布点的空白点和弱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加强建设;另一方面是要尽快制定出一系列学科建设与申硕工作的政策与措施,每年学校财务预算要安排500万元以上用于学科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申硕管理,确保建设成效。
(二)优先支持申硕学科,强化目标管理。
    对学校确认的申硕学科,学校将按照湖南省教育厅要求,对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给予1:2的配套经费,并视学科建设情况以奖励形式适当增加建设经费;对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也会视情况予以一定的专项建设经费。学校每下达一笔建设经费,都需要与学科带头人签订项目建设协议书,强化目标管理。
(三)注重考核,奖惩结合,积极督促完成学科建设任务。
    学科建设实施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按照《湖南文理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管理暂行办法》(校办通〔2008〕7号)遴选学校首批学科、学术带头人,由学科带头人全面负责本学科的建设工作。对重点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实行动态考核评估机制,学校按省级或校级重点学科的评估标准及学科建设规划,对重点建设学科及其带头人进行年度考核,并把学科团队的整体工作实效纳入学科带头人年度考核范围。对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达到评估要求,验收合格的学科及其带头人,学校将给予奖励。对不能如期完成建设任务,达不到评估要求、验收不合格的学科及其带头人,限期整改或更换学科带头人。
    学校还决定改以往科技津贴制为科技奖励制,尽快出台新修订的《湖南文理学院科技成果奖励办法》,重点奖励高水平的项目、高级别的成果、高档次的论文,特别是要注意向申硕学科倾斜,鼓励申硕学科围绕申硕目标加大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工作的力度。
(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高水平学科团队。
    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要按照扩大数量,优化结构,稳定骨干,造就名家的思路,切实搞好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以及学科团队的优化与强化。对于学科建设必须的关键岗位和急需岗位可以面向社会选拔和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为学科带头人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加大学科建设必需的博士引进力度,尽快形成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学术群体。
(五)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打造学科品牌。
    学科建设要与当地的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致力于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难关和瓶颈,培养当地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逐渐形成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打造学科优势和品牌。每个学科都要有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具体目标和方案。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