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良:着力推动高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时间:2016-12-21  来源:   作者:admin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慕课的“开放”“共享”理念正在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有助于推进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及学习方式方法变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以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为抓手,加快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成为新一轮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基本定位和思路

在多年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和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专题研究、广泛讨论和在高水平大学试点,我们逐步形成共识——我国的慕课建设,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发展之路;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立足自主建设、注重应用共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具体来讲:一要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二要多模式建设与应用。三要适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需要。四要建设、管理两手抓。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发展需要进一步破解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它既有明显优势,也有一些不足。一是教学观念转变还不到位。二是慕课教育模式尚未取得明显突破。三是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尚未形成。四是教学支持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五是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尚未形成。

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加快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制度的意见》,并开展试点,重点总结、规范、提炼各地高校学分认定和转换的做法,推动各类高校之间学分认定和转换。同时,在教学改革专项中明确要求,“高校要切实采取措施,将教师建设和应用在线课程合理计入教学工作量,将学生有组织学习在线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实施课程建设、质量审查、课程运行保障和效果测评”。

二是做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工作。今后5年,将认定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6年已启动认定标准的制定和第一批课程认定工作。同时,重点支持若干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个性化服务。进一步规范慕课的引进和对外推广,尤其要规范课程审核工作程序。

三是推动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高校,探索通过在线开放课程支援西部受援高校,使受援高校积极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委托教指委等专家组织和有关机构,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重塑、教学内容更新、管理机制创新等理论研究和实践,加强交流和宣传推广,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

四是加强专项培训。2016年纳入教育部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计划的有3个班,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协助下,已分别在杭州和西安开设了两期培训班,培训的主题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今年下半年将在华中师范大学安排一个研讨班,主题是“互联网+”与高等教育教学创新。我们办培训班和研讨班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加深理解、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着力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我们也鼓励课程建设高校、课程平台对高校相关教师开展更加广泛的培训工作。

几点要求

在互联网背景下,衡量学校的课程是不是精品,衡量平台上的课程是不是精品,衡量平台的服务是否优质高效,评价方式将是多元的,专家评价和用户评价同等重要,我们要坚持“先建设应用,后评估认定”的基本方略,确保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质量。希望各地各高校围绕提高质量这个主题,做好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领导要尽快提高认识,行动起来,抓住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机遇,否则我们就会丧失机遇,在竞争中落伍。目前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尚未形成量大面广之势,即使在课程应用学校也处于试点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开。这其中原因很多,有的原因与我们校长的认识有关。据了解,有的校长担心外校慕课入校会影响本校教师的饭碗,拒绝使用外校优质课程;有的校长重建设轻应用,片面追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这块牌子,忽视引进应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因而学校相关政策不到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在学校得不到广泛应用。希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所属区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规划,依据本区域高校、专业和教育实际与特色,组织建设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区域内高校,要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应用,发挥地域共享便利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切实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扩大优质课程资源覆盖面。

二要加强培训。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作用,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内容重塑、教学方式方法改进。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另一方面,要择优选择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又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避免唯技术论的低水平课程出现。

三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方式,主动服务师生。高校要更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体系、优化管理流程,健全服务师生至上的个性化、精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机制,要以在线开放课程为抓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行学籍管理、学位授予、学分认定、课程管理、学费缴纳、平台选择、教师工作量计算及考评等管理办法或规定进行全面修订,为实施线上线下互动混合式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四要采取有力的相应政策措施,激励和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教学之魂,是所有教学资源贯穿、集成和系统化应用的核心。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对高校教师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鼓励教师以开放的胸怀顺应时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变革,优化教学设计,重塑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探索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要发挥高校和相关平台的主体作用,确保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质量。从2016年开始,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数量将有大幅增长,课程应用学校数量也会增多,要处理好数量增长与质量保证的关系,在确保课程建设和教学应用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数量。高校和课程平台,在引进境外在线开放课程时,必须遵守我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做好课程的审查工作。课程平台要建立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对在线开放课程内容、讨论内容、学习等教学活动实施全程管理和有效监管,建立由专人负责课程管理和审核的机制,严把意识形态关,杜绝网络有害行为和不良信息,保证上线课程的质量。高校和课程平台要协同合作,共同构建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课程学习、传播、知识产权保护和课程运行的服务体系,适应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多样化学习需求,实现全程的教与学功能,支撑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活动。高校、课程平台和教师,要重视学习行为与学习记录产生的大数据,并合作开展此类大数据的建设和分析,使大数据能够支持教师对教学的改进。

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加强规范管理,是“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希望各地各高校和有关机构、服务平台继续努力,组织协调更多更强力量,参与到这项富有时代意义的改革中来,研发出、应用好更多高水平的课程,为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新发布